如何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是我们家长们很期待学习的内容,也是我们心理教育的老师们培养新时代孩子们综合学习能力及激发孩子们学习内动力的责任与使命。我跟随王老师学习的课程有一年多了,不单单是孩子学习兴趣及积极性、自主性有极大的提升,我自己及家庭的成长及感悟也收获颇丰,即收获了家庭幸福也收获了孩子的积极与阳光,我代表王老师学习班(成都)的家长与老师们并得到王兆新老师的同意与支持,根据王老师的课件总结并分享给有需要的家长及老师们!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学习动力的关系
刚开始探讨这个课题的时候,我们就发现老师们及家长们都非常希望抓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效果并不理想。有一个困惑就是:单纯抓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爱上学习的心理动机。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影响因素会产生这样的偏差?后来经过我们大家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发现,孩子的心理发育水平即心理健康与否跟孩子的学习动机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总结发现如果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国家2030健康规划特别提到心理健康)、心理发育受影响,那么后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动力也是受到很大影响的。
出于这个初衷,我们经过这些年来的研究调查、观察,发现了孩子学习动力的问题,影响因素不单单是家庭、也不单单是孩子自身,当然也包括学校,这三者是有一些内在密切联系的。
在这里我简单说一下,孩子在七岁之前,主要是健康人格的培养,没有健康人格的培养,孩子很难走向学校的学习。所以这是在后期的学习动力培养中重要的一个条件。
那么孩子从零到三个月这个时间,就是孩子刚出生的这段时间,在他的人格培养中什么是重要的呢?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在这个期间,孩子觉得它是重要的,而这部分才是完成一个人(孩子)人格的、价值感的一个雏形的开始。
接下来,孩子四个月到三周岁,这个时间段是培养一个孩子安全感重要时间节点,那么这个孩子如果能从一个生理的人,到一个独立人格的人,他就能获得安全感。
孩子四、五岁这个阶段,主要是父母要给孩子肯定、赞美、认同,孩子这个阶段健康人格的培养非常重要,因为到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以及自我认同等等,尤其孩子在六七岁的时候,父母的模范作用对孩子的人格影响是很大的。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在家不听话,在学校却很听老师的话,在学校和家庭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什么样的关系?
家庭教育主要是让孩子们幸福健康,学校教育主要是让孩子们取得成功与实现梦想。孩子们在学校主要就是学习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代表未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基本上你会一直优秀;第二个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良好的思维模式,即积极正向的思维模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长性思维;第三个就是团队合作。那么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交集是什么呢?答案就是孩子们的优秀品质。七种品格助力孩子的校园生活。孩子们的优秀品质包含成就方面和道德方面,我们今天主要讲成就方面的,成就方面主要有七种品格。
(一)七种品质
1、好奇心。我喜欢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新东西!
2、坚毅。做事有始有终,无论什么样的事情,只要开始就一定要完成!
3、自控力。拥有决心,为之努力,并坚持专注的能力,不被其它事物干扰!(延迟满足)
4、乐观。对将来有最好的展望,并努力实现!
5、社交能力。有能力了解他人意向,并善于与人交往,能够尊重别人感受。
6、学会感恩。懂得感恩他人、懂得感恩自然。
7、热忱。使生活充满激情和能量。
(二)那这些良好的品格是在什么时间打下基础?我可以肯定的说就是3-6岁,这是打下良好品格的最佳时期。正常来讲在孩子上学前就应该具备这些品格,那么孩子就会带着极强的适应性和热忱融入学校的学习与生活。但是,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没有完成这些优秀品格的培养,就会影响到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学习与生活,怎么办呢?——需要老师和家长联合起来,把所有的力量放在一起,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那下面第三件事就是关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方法。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让孩子们爱上学习!
学习动机关乎的是孩子想不想学习、有多想学习?而学习方法是关乎孩子会不会学习。那今天我主要谈谈学习动机。我们孩子的学习动机是从哪里来的?刚才说到良好品格的时候,讲的第一条就是好奇心,但是当家长寻求帮助的时候基本上孩子们的好奇心就消失了,不喜欢学习、探索。接下来我要谈的是当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出厌烦动力不足的时候应该如何解决,这其实是由四个核心问题导致的。
(一)厌烦学习的四大因素及解决方案!厌烦学习的四大因素是恐惧、无聊、过去的负向经验、失去希望。那我们来回忆一下,如果我们自己有孩子,在孩子4-5岁的时候,满世界跑来跑去,看看这个看看那个,然后他会有很多问题问家长,比如“星星为什么不落下来?”等等,当孩子们知道答案后他们开心地不断跟别人讲,而我们所说的被好奇心所驱动的学习是非常理想的学习状态,但是为什么当孩子长大后他们对学习的探索能力就没有了?当然扼杀学习动机的四大因素我刚才也提到了,同时我们也要谈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无聊!
为什么会说无聊呢?第一,当内容太简单或者太难的时候,都会导致无聊。如果内容太简单对学生没有任何挑战性,就会觉得无聊。举个例子,初一的学生的数学题X+Y=1,X-Y=1,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显然太简单,无聊!反之太难的也一样,无计可施,无聊!但太难的有解决之道,就是降低难度或者把特难的题分成若干个台阶,一步一步来解决。另外一个干扰也会导致无聊,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经常被打断,也会造成无聊。我们知道注意力最长时间也就12分钟左右,所以在课堂上把课程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每10分钟就变换一下,这样就避免了无聊。
2、恐惧!
那有很多老师会问,孩子们怕什么?第一个就是怕老师,我们经常说严师出高徒,尤其是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如果回答的问题太离谱了,有些老师可能就压不住火,这个时候对学生来讲是很可怕的,那如何破除学生对老师的恐惧?首先就是老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在课堂上不要让学生出丑,而要营造安全包容的课堂环境。
3、负面经验!
不好的学习体验经历如无聊、恐惧、批评、指责等,会负强化学习动力与动机,还有从人体生物学角度会刺激杏仁核产生恐惧学习的心理,严重的会厌学辍学等。
4、失去希望!
高期待、高压力、重复失败的经历,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希望。
(二)如何唤起孩子们的学习原始动力!
唤起孩子们原始的学习动力,爱上学习,也有四个核心,即德西和瑞恩提出的动机理论。
1、归属感!
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感受到家长、老师的爱和接纳,比如说孩子数学考了100分,妈妈说“爱你”,这无可厚非,但如果考了50分,妈妈依然说“爱你”,这就是无条件的爱和接纳。其实很多家长及老师就可能做不到,那就是明“爱”是有条件的,那就可以说我们是“自私的”。归属感的建立,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是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注意我们说的“安全”是指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能够不被指责、不被批评、不被打骂,而是得到家长的陪伴和指导,试问哪个孩子不是在试错中长大的呢?所以孩子不怕犯错,而是知道犯错如何改正,大家知道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家长要鼓励孩子各种尝试,并进行指导,而不是过分的关注结果。
2、自主感!
让孩子觉得行为可以自己决定,强调一点,不是什么事情都由孩子决定,我们是有限制的,在限制范围内由孩子决定,因为选择的能力是由后天培养的,人的天性是自主的,是倾向于自我管理的,那为什么孩子后来自己就不管自己了?那是因为我们家长所有的事情都给孩子安排好了,孩子没有机会去锻炼,所以要培养孩子体验自我决定的感觉和能力,才能自由的安排学习、探索新知识,就会慢慢培养起主人翁精神,把学习看成自己的事,当然从人体生物学角度来讲其大脑的前额叶发育良好也会促使孩子们自主去探索和学习。
3、胜任感!
觉得自己能做到,家长及老师要给与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培养自信感。
4、学习的意义!
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为什么要学习?要让孩子充分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低年级的孩子,要让孩子有足够的兴趣和好奇心去探索知识,这就是低年级孩子学习的动机和理由。例如有些孩子通过学习了解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就是他学习的意义;也有很多孩子爱好物理,也是因为能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非常多的问题。
那么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如初中生呢?——帮他拥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当他有目标之后他就会按照这个目标规划自己每阶段的小目标,并为之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哈佛大学有一项调查: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3%),几乎都成为行业领袖和社会精英;有清晰且短期目标(10%)几乎都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有比较模糊的目标(60%),能安稳的工作与生活,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基本没有目标(27%),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很明显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会成为社会担当者与成功人士!
作为家长或者老师们,如果让我们的孩子具备以上的四点,就会激发孩子们原有的内动力,且主动的学习,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三)学习策略的应用与实践——提升学习能力
那么找回学习动力,又如何提升学习能力呢?那就是学习策略的应用与实践,因时间关系,简单说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目标策略、快乐学习策略、营造最佳学习状态策略、激发潜能策略、构建良好认知结构策略、自我调节策略等。
(王兆新老师,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咨询研究专业;
中国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大会特邀嘉宾老师;
中国终身学习与积极教育大会特邀演讲嘉宾老师;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特邀老师;
海南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特邀教授;
青少年儿童学习动力研究者;
心理动力学、家庭治疗及个人成长课程培训及心理咨询;)
|